首页 资讯 三农政策 详情
振兴三农下联是什么
    2023-08-15 19:28:39
  • 来源:网友发布
  • 作者:网友发布

其下联如下:

1、上联:振兴三农;下联:安居乐业。

2、上联:振兴三农;下联:经济繁荣。

3、上联:振兴三农;下联:国家富强。

4、上联:振兴三农;下联:产品丰收。

5、上联:振兴三农;下联:人财兴旺。

6、上联:振兴三农;下联:稳定发展。

养猪养牛养鸡鸭养出田家朝气,

种果种花种蔬菜种出农业根基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

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,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。

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,一般不需要押韵(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)。

春联源远流长,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。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:"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",谓文"题桃符"(见《蜀梼杌》),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,也是第一副春联。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《楹联丛话》引《蜀梼杌》,但据《楹联概说》考证,梁章钜在引用时将"以其词工"改为"以其词非工",《蜀梼杌》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。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,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。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,仍是个悬案。

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。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,又吸收了古体诗、散文、词曲等的特点。因而对联所用句式,除了律诗句式、骈文句式外,还有古体诗句式、散文句式、仿词曲句式。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、宽严不同。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,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,其他位置平仄不拘。

对联的要求

对联文字长短不一,短的仅一、两个字;长的可达几百字。对联形式多样,有正对、反/对、流水对、联球对、集句对等。但不管何类对联,使用何种形式,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:

1. 要字数相等,断句一致。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,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,不多不少。

2. 要/平/仄相合,音调和谐。传统习惯是「仄起/平/落」,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,下联末句尾字用/平/声。

3. 要词性相对,位置相同。一般称为「虚对虚,实对实」,就是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数量词对数量词,副词对副词,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。

4. 要内容相关,上下衔接。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,但又不能重复。

一、字句对等。

一副对联,由上联、下联两部分构成。上下联句数相等,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。

二、词性对品。

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,词类属性相同,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。

三、结构对应。

上下联词语的构成、词义的配合、词序的排列、虚词的使用,以及修辞的运用,合乎规律或习惯,彼此对应/平/衡。

四、节律对拍。

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。节奏的确定,可以按声律节奏“二字而节”,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,出现单字占一节;也可以按语意节奏,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,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,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。

五、/平/仄对立。

句中按节奏安排/平/仄交替,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/平/仄相/反。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,各句脚依顺序连接,/平/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,传统称“/平/顶/平/,仄顶仄”。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,或影响句中/平/仄调协,则从宽。上联收于仄声,下联收于/平/声。

六、形对意联。

形式对举,意义关联。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。

同类相关
  • 进入12月后,受季节性影响,牛肉羊肉消费进入旺季,人们对牛羊肉的需求增加,带动了活牛活羊价格的上涨。
    2024-12-03 15:54:13
  • 进入12月份后,虽然天气渐寒,但市场上迎来了一批冬季特有的水果。
    2024-12-02 18:55:25
  • 近年来,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维护农民权益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耕地的扶持政策,其中就包括耕地补助制度。
    2024-11-27 16:00:25
  • 青梅是梅子未成熟的果实,颜色呈青色,果皮酸涩,果肉酸甜多汁,口感清爽。
    2024-11-27 15:57:46
  • 蜜桃是桃属植物的一种,原产于中国,是我国古老的果树之一,它个头硕大,形态秀美,色泽鲜艳、皮薄肉嫩、果肉细腻、汁甜如蜜,那么蜜桃价格多少钱一斤?
    2024-11-27 15:48:59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鄂ICP备19019357号-46

(c)2008-2023  Www.QNWTOP.Com All Rights Reserved